
本文转自:江南时报配资网首页
在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,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是技术学习,更是一场以“素养为魂”的育人实践。作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新增试点校,学校构建“基础建设—课程创新—师资培养—学科融合”四位一体模式,将江南文化底蕴融入AI教学,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。
课程创新,AI教育全阶覆盖
学校突破单一社团式教学,打造支持整班教学的“智慧教室2.0”,系统性构建“6+3+X”人工智能课程体系。“6”指课程覆盖全校6个年级,确保AI学习不断线;“3”代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通识课、满足兴趣需求的进阶课、聚焦创新实践的项目化课程;“X”强调与多学科深度融合,实现AI工具在不同学习场景中的灵活应用。这一体系打破了“重技术、轻素养”的局限,让不同禀赋的学生都能获得适性发展。
双师引领,师资队伍锻造升级
学校将师资建设作为核心,成立“AI教研组”,创新推出两大机制:一是“一课双师+专家引领”模式,由校内教师与高校、科研机构专家共同授课;二是《人工智能教师考评细则》与“五个一”任务机制,以评促建,激发教师内生动力。多位教师的课例获央馆“优秀课例”认定,实现了从“零基础”到“专业引领”的跨越。
项目融合,地域创新成果涌现
学校将真实问题与江南文化融入教学,开发出《小飞带你参观苏州园林》《校园植物识别机器人》《吴越争霸》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AI项目。学生在解决“如何用AI介绍苏州园林”“如何让机器人识别校园植物”等真实问题的过程中,既掌握了AI技术,也深化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,实现了科技素养与文化自信的双重培育。
凭借扎实的课程体系与鲜明特色,越溪实验小学已成为区域性AI教育观摩基地,学生在全国性AI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,学校于2025年获评中央电教馆“人工智能培训基地”。未来配资网首页,学校将探索“元宇宙+AI”、校企共建“AI创新工坊”等新路径,持续深化“技术为器、素养为魂”的育人实践。
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